[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4-00040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4-06-20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0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4-00040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24-06-20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0 |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60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杨飞云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第0601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
(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建设。一是支持建设技术熟化平台。聚焦为企业提供专业科技服务,已建成投用重庆市技术要素公共平台。聚焦重点产业,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成电子产品研发中试基地,在重庆理工大学建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和电控系统检测中心,在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建成汽车电子专用中试熟化线等。二是提质建设高质量孵化载体。出台《重庆市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加快建设科学谷、菁云湖、照母山、明月湖等5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示范建设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现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5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84家。三是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抓手,以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为主体,建设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现建有4个国家高新区和12个市级高新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体系,建有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43家。
(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加快培养技术转移人才。2020年,我市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截至目前,已培育初、中、高级技术经纪人2421人次。2021年,市人力社保局和市科技局出台《重庆市技术经纪人职称申报条件》,在全国首创技术经纪专业人才职称晋升自然科学研究序列、工程序列双通道。二是打造链接全国、资源互通的技术交易体系,中国技术交易所重庆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西南技术交易服务中心落地重庆。三是建设“易智网”平台,具备线上开发成果与需求发布、供需智配、易智商城等功能,线下构建辐射重点区县的服务体系,累计服务企业4500余家次,推介科技成果2091项。
(三)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断强化。一是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促成“纳米位移测量技术”等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潜力。取消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审批备案,由单位自主决定科技成果的转让、许可、对外投资。二是持续优化完善激励引导政策体系。不断拓宽税收优惠政策,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减半计征个人所得税。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的,可以选择5年分期纳税或递延至股权转让环节纳税。三是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设立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已投资项目7个、金额2.9亿元;设立种子引导基金,累计支持项目821个、金额2.98亿元;设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累计为12535家(次)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17.2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148.1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
(一)打造高水平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链条。一是全力推动“构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衔接机制”“三个一批”改革。推动改革项目转入“加快实施”,创新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市场机制,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孵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加快建设大型孵化载体。围绕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重点区域,集聚科技成果、创投资本、专业服务等创新要素,着力打造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园和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重大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区落地转化并实现产品化、产业化,推广“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生成生态体系,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到2024年底,成果孵化载体面积800万平方米以上;入驻初创企业和团队2.8万个以上;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熟化平台8个;种子基金规模3亿元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900亿元以上。
(二)优化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服务机制。一是建立科技成果对接服务。建立重庆市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平台,畅通科技成果信息归集渠道,实现市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等成果数据互联互通。建立以成果转化大模型为核心的数智服务平台,针对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需求,智能筛选、精准匹配科技成果。开展科技企业进高校、科技成果进区县等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供需两端深度合作。二是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升级建设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启动国家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科技创新与畜牧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针对生猪新品种(系)、新型生物饲料和替抗产品、疫苗、智能装备等全产业链技术产品需求,中试熟化一批生猪中心实验室创新成果。三是加快培养技术转移人才。加快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统筹管理和转化高校、科研院所本单位的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大力培养市场化、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完善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定体系,畅通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通道。
(三)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一是探索开展科技成果“以权代股”改革,遴选单位开展试点,将知识产权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授权给成果完成人(团队),推动科技成果快速熟化、培育增值,实现以科技成果收益权代替股权,促进科技成果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二是优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运行机制。按照“政银风险平衡、机构运行平衡、投入与收费平衡”原则,完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调整政银风险分担比例,健全风险补偿基金补充机制,稳步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三是调整种子基金运营管理模式。聚焦“416”科创高地体系的重点领域、科创核心承载区的重点区域、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及重点孵化载体等重点平台,优化调整种子基金运营模式,强化种子基金专业化管理,着力“投早投小投科技”。修订出台种子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完善估值方式和退出机制,推动种子投资项目和后续天使投资资本的衔接机制,办法出台后可在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进行试点运用。
此答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