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38 [ 发文字号 ] 渝科委函〔2017〕161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18-04-27 [ 发布日期 ] 2018-04-2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38
[ 发文字号 ] 渝科委函〔2017〕161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18-04-27
[ 发布日期 ] 2018-04-27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785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18-04-27

  田时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的建议》(第0785号提案)收悉。经与市农委、市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通过对涉农科研机构能力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人才、科技研发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推进种业自主创新,深入实施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专项,开展优质、抗逆、功能性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材料创制,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星创天地”,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有关部门继续按照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全市科技工作实际,注重环境营造与协同创新,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建设农业领域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科研基地等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开展校(院)的合作,与区县共建分院(所)等研发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农业“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市级特派员工作站区县全覆盖;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强流动科普服务队、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科普文创产品,开展乡村网络科普活动,为支撑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提供平台保障。

  (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层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公益性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市、区县、乡镇三级公益性推广体系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十三五”期间,将按照政策要求逐步提高这些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水平,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定期培训,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建设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创建行动和“一主多元”培育体系构建行动。把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和村社干部纳入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三是探索多元化推广服务。按照“推广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的组织模式,建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协调机制;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鼓励科研单位、院校、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社等建立科技服务中心,开展推广和服务,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中心+示范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构建以区(县)、镇(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农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为辅助的多层次、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三)认真落实科技人员工资薪酬和职称改革有关政策。一是强化工资薪酬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主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厅字〔2016〕35号)等中央文件精神,我市出台了《关于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通知》(渝府办发〔2017〕168号)明确规定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间接费用绩效支出可作为超额绩效经费补充,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工资薪酬保障。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重庆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为引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重点强化基层专业人才职称评定,研究印发了《关于我市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倾斜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了《重庆市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专业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强化全科医生、全科教师、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基层劳动谈到和社会保障机构专业人员职称评审工作。

  (四)围绕农业特色支柱产业集聚创新要素。一是完善农业三大基础产业创新联盟。按照农业产业需求导向,围绕粮油、蔬菜、生猪三大基础产业发展技术的重大问题,集聚国家和相关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同行业优秀科技人才加入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研究协同攻关,推进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加强农业科技联合协同创新,不断完善三大基础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二是健全农业八大特色产业创新团队。围绕柑橘、榨菜、生态渔、草食牲畜、茶叶、调味品和中药材、荞麦等特色产业链建设,整合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高等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健全特色产业链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通过构建技术创新、集成示范和推广运用技术创新支撑链,逐一解决制约特色产业链种质资源、高效栽培、病虫防治、健康饲养、疫病防控、储藏保鲜和产品销售等环节技术瓶颈,推进特色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五)强化农业成果供给,实施一批农业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强对现代农业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实施一批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专项,集中攻克一批产业技术瓶颈,持续增加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供给,发挥科技对构建多品种、适度规模、精品化特色产业新格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根据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的需要,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注重技术集成创新和配套完善。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反馈在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4月27日

   联 系 人:张振杰

   联系电话:67512858;13340382505

   邮政编码:401147

   地    址: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重庆生产力大厦

   (回执请寄市科委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