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71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18-08-15 [ 发布日期 ] 2018-08-15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71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18-08-15
[ 发布日期 ] 2018-08-15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68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18-08-15

 蓝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健全重庆市创新领军人物引与培养并重机制的建议》(第0683号提案)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办理,先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全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我市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情况

  (一)打造引才品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渝府发〔2009〕58号)《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渝府发〔2017〕14号)等政策,“鸿雁计划”品牌已经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累计引进各类优秀人才5490人,其中有147人申报“鸿雁计划”,首批认定通过42人。

  (二)拓宽引才方式。一是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本着“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引才理念,在柔性引才方面,通过聘请咨询、讲学、项目合作、兼职、短期聘用、承担项目与课题研究等灵活方式,共柔性引进院士专家117人,专家346名。二是筑巢引凤、招才引智。以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高水平高校和“大院大所”为契机,大力引进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加快引进一批急需的产业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中青年科技专家。比如,我市以建设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为契机,近2年引进3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树立了人才引进的成功案例。

  (三)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从2015年起,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联合举办“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旨在宣传推介重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重庆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前三届“国创会”共签约引进高层次人才285名,落地创新创业项目250个,涉及资金255亿元。2018年拟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举办,进一步扩大引才聚才影响力。同时,根据“8+3”行动计划,组织40条国内外重点引才路线,并着重组织开展北大清华硕博专场招聘会、哈工大制作业招聘会和西安交大等综合招聘会,并组团参加“国交会”、“华创会”等国内引才活动。

  二、我市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一)重庆市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支持计划。从2016年开始,每年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创业团队中,择优遴选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00个左右,以后补助方式与市委组织部共同资助30万元/个,目前,共立项支持示范团队212个。今年上半年将兑现资助经费3150万元。该项目获2017年全市精品人才项目称号。

  (二)“三百”科技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重点围绕解决技术、资金、产业核心要素的人才支撑问题,每年遴选科技创新、科技创投、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共50名左右予以重点支持,并择优组织推荐申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该计划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每人按45万元/3年标准给予经费资助,科技创投领军人才每人按15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经费资助,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政策支持。2013年以来,已累计培育“三百”科技领军人才109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9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40人、科技创投领军人才10人。

  (三)院士牵头科技创新引导专项计划。为了更好发挥院士专家对科技的引领和科研团队的带动作用,优化院士专项的资助方式和服务保障功能,与市科协联合组织实施院士牵头的科技创新引导专项。“十三五”以来,共择优遴选支持院士团队科技创新项目31个,资助经费770万元,其中2016年支持6个,单项经费资助30-90万元,共270万元;2017年支持25个,单项经费资助20万元,共500万元。

  (四)组织推荐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每年根据科技部通知要求,按照分配名额组织全市科技人才申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9人、国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6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8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个。

  三、研究制定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结合重庆实际,重庆市委组织部会同各市级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重庆市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关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措施如下:

  (一)实行更加精准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一是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二是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三是大力引进青年人才。四是大力支持柔性引才引智。五是鼓励用人单位引才。六是积极推动市场化引才。

  (二)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政策。一是实行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同等待遇。二是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三是壮大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四是促进产教协同发展。五是鼓励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六是统筹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三)打造更加完备高效的人才发展平台。一是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二是大力培育高水平科研平台。三是大力提升创新园区建设水平。四是建设科技成果孵化转移平台。五是支持创建创新创业离岸基地。六是大力建设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四)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人才服务。一是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二是强化人才安居保障。三是优化人才子女(孙子女)入学政策。四是完善人才医疗保健服务。五是妥善解决人才配偶子女就业问题。六是为人才提供来往便利服务。七是分层分级分类建立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建议意见,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大力推动领军人物的培养与建设。

  (一)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用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和“国家引才引智基地”、“战略产业人才引进项目”、“首席外国专家项目”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重点引智项目平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大“鸿雁计划”海外引才力度,推动重庆市“外专双百计划”实施工作,着力引进我市在装备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大科技产业发展领域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及国际团队。

  (二)提高人才政策竞争力。研究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的政策,修订《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渝府发〔2009〕58号)文件,设立不低于10亿元的市级人才专项资金,提升人才奖励资助水平。

  (三)创新服务管理方式。建立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岗位周转制度和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办法,市外引进高层次团队成员可考核招聘,健全市场化引才机制,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视其引才绩效给予奖励。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以购买、配建、改造等方式或按不高于成本价购买。优化人才公共服务。整合组建人才服务机构,建立市、区(县)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四)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实施“三百”领军人才、院士专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双创团队等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五)实行人才分类评价。研究起草《重庆市关于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实施办法》,拟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科技公共服务人才、实验技术人才等类别进行分类评价。建立起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社会贡献和创新业绩为重点、符合各类创新人才特点的细化分类评价标准,逐步构建起层次清、标准高、易操作的创新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提高创新人才分类评价科学化水平。

  (六)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以购买、配建、改造等方式提供“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3万套,高层次人才可免费租住或按不高于成本价购买,有突出贡献且在渝工作一定年限的可奖励产权。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反馈在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5月21日   联 系 人:陈果  联系电话:67513680;13

637702603  邮政编码:401147  地    址: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重庆生产力大厦1806室  (回执请寄市科

委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