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7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18-08-15 [ 发布日期 ] 2018-08-15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7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18-08-15
[ 发布日期 ] 2018-08-15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80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18-08-15
  黄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香港与重庆市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优势互补互动的建议》(第0806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金融办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重庆与香港合作更加紧密
  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及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简称CEPA)有关安排部署,着力在经贸、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经贸合作方面,截至2016年底,港资在重庆累计项目过2800个,实际投资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在港上市的重庆企业累计达13家,总市值超过360亿元;而重庆已备案在香港成立的境外企业累计达95家,总投资额200亿元。2017年,重庆利用外资101.8亿美元,其中香港来渝投资42.93亿元,占全市利用外资42.3%,香港已成为重庆的外资主要来源地,并且港资投资方向呈现多元特点。在科技合作方面,建成了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升级打造了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对包括为渝港科技成果对接交易搭建了线下线下平台;重庆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建的重庆渝港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运行10余年,举办了“渝港台电动汽车产业对接与技术创新交流论坛”、组建了“渝港台电动汽车产业合作战略联盟”,联合实施一批合作研发项目。比如,重庆环境科学研究院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联合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仿真数学模型的合作研发》项目;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香港汽车研发中心联合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电磁骚扰抑制关键技术合作项目》等项目。在人才交流合作方面,通过赴港开展人才交流活动等方式,重庆吸引了一大批香港高层次博士、硕士前来应聘,达成意向143人;通过开展“港澳青年人才重庆实践活动”项目,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组织并选拔了392名香港优秀大学生来渝实习,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
  二、下步工作打算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享有“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尤其在金融、人才、国际贸易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达江海的区位优势,向东有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向西有中欧班列(重庆)到中亚、欧洲,向南有渝黔桂新铁海联运通达东南亚,交通条件良好,市场空间广阔。当前,重庆正按照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努力推动重庆各项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诚如您在提案中指出,香港在金融、人才、国际贸易、科技创新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重庆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方面,实力雄厚、发展迅速。可以说,香港与重庆各有独特的资源禀赋,经济互补性强、开放合作空间大,前途十分光明。下一步,我们在推进重庆与香港的合作中,将充分吸纳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工作建议,加强研究和论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在更广领域推进渝港合作,不断开创渝港合作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经贸产业合作。围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重庆承接香港产业转移,设立“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渝港企业在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强合作。香港在金融、人才、国际贸易、科技创新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同时,在新兴金融、离岸服务外包、国际物流及城乡配送、电子商务及跨境结算、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文化旅游、法律咨询服务业领域加强合作。深化金融合作,进一步吸引香港社会资本投资参与重庆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等领域的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相关部署,积极推动渝港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创新人才团队等方面的合作。结合我市正在实施的重庆市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 大力引进香港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来渝设立科技合作平台。通过组织渝港科技项目对接交易会、参加渝港两地各类科技展会等形式,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中渝港两地转移转化。持续鼓励和引导在渝银行设立科技专营机构,研究制定专项信贷政策,提供专业科技金融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交流培训服务。深入贯彻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相关部署,进一步完善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强与香港有关高校及人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享人才和劳务需求信息,定期对香港人才资源与我市人才需求进行筛选配选,促进两地大学、科研机构、科技园区、企业创新团队等对接,构建“科技、人才、金融” 网络,实现渝港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化、常态化。比如,我们将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在配套成熟、交通便利的区域,以购买、配建、改造等方式提供“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3万套,供高层次人才免费租住或按不高于成本价购买,若有突出贡献且在渝工作一定年限的可奖励产权,同时,将为青年人才提供不少于6万套的定向配租住房;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安家补助、购(租)房补贴,鼓励以货币化等市场化方式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建设市、区(县)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5月23日
   邮政编码:401147
   联系电话:13648374393
   联 系 人:刘莉
   地    址: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重庆生产力大厦
   (回执请寄市科委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