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4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4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79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16

符州委员:

您提出的《整合资源,在西部(重庆)城建立医药创新转化中心(平台)的建议》(第0797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局、市卫生健康委、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基本情况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十三五”以来,相继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等文件,系统部署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集医疗数据挖掘应用、产品开发、生产、流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拥有太极集团、智飞生物、北大医药等11家医药上市企业,占全市上市公司20%,培育了藿香正气液、急支糖浆、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一批药物大品种,开发了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恩替卡韦片、多孔钽骨填充材料、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等一批创新产品,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672亿,同比增长4.7%。

二、科技支撑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关情况

为强化创新引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结合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出台政策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2018年以来,我市围绕创新产品研发、上市审评审批、产业化等关键环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印发了《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关于印发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有关文件,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二)加大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支持力度

2018年以来,市科技局全面梳理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编制了生物医药产业“卡脖子”技术和优势技术图谱,围绕高端医疗装备和重大新药创制研发需求,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5亿元,先后支持了59个生物医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其中,国家Ⅰ类新药6个,国家Ⅲ类医疗器械12个。部分研发工作已取得较好成效,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个骨科创新产品多孔钽骨填充材料、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仪等一批生物医药创新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三)积极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

2018年以来,新培育超声医学工程声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血液制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料药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50余个,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60多个,其中化学药47个,中药23个,生物制品15个,医疗器械39个,基本涵盖了生物医药产业各个技术环节。其中,2019年5月获批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十三五”期间中西部唯一获批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0年6月挂牌成立的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拟集聚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人才,正式运行后将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四)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依托重庆市新药创制和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传略联盟,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并重,积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累计支持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100余项,并取得较好成效,如重庆医科大学联合重庆西山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临床研究与产品开发;陆军军医大学与重庆德方信息技术公司联合研发了人工智能细胞影像识别外周血系统装备;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协助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完成了格列美脲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等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并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复的药品注册补充批件。

(五)努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一是积极推动环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打造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推动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平台公司”模式,组建成立重庆渝中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促进医疗卫生领域创新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二是组织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出台《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遴选重庆医科大学等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试点单位,推动试点单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机制,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潜力。

三、下一步打算

您在“整合资源,在西部(重庆)城建立医药创新转化中心(平台)的建议”提案中分析的相关问题十分中肯,我们将充分吸纳您提出的合理建议。下一步工作中,市科技局将协同市级有关部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坚持创新引领重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文件有关要求,研究制定《重庆高新区关于促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办法(试行)》《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办法》。

(二)加大创新产品研发支持力度

围绕“鼓励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支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在新型疫苗及抗体、干细胞治疗、生物靶向制剂、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医用材料及植介入体等领域,突破新型药物载体制备、功能成像及定量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筛选一批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和市场前景的候选药物;支持开展一批创新药物临床试验。

(三)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撑

积极推动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是加快引进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转化医学研究院、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重庆)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二是持续推进重庆先进病理研究院、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国际体外诊断(IVD)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向科创中心和科学城聚集。三是加快推动环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大型科研院所入驻环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重庆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四是积极争取国家药品器械审评检查成渝分中心、国家药品器械检验检测成渝分中心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5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