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61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61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五届政协四次会议第053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16

陈仕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重庆农高区体制机制改革,助力农业农村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议》(第0531号提案)收悉。经我局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进展

目前,我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3个,累计建设研发和服务平台224个,吸引入驻企业290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近100家,转化技术成果965项,推广技术、品种1300余项,管理运营效果显著。

一是聚集科教资源,提升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创天地等建设指导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合作、共建、引进等形式促进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在园区集聚,提高园区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服务等方面能力。引进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带动全市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江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富硒产业教授工作站、与中柑所合作成立中国杂交柑橘研究院、与重庆营养学会成立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共建江津分院、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江津分院,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提高园区科技实力。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为园区发展提供切实保障。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园区建设和发展园区企业,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园区建设。通过实施科技项目,重点支持园区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引进、创新平台能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推动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涉农产业化等项目优先向园区倾斜。2020年,市农业农村委首次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推出12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在区县建立了6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加快了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农业产业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效果进一步扩大。举办国家级、市级高研班35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提高了包括农业在内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水平。2020年以来,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500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解决技术难题4900余项,带动逾34万户农民增收,市农业农村委培训农技人员6022人,培育高素质农民26492人,组织145名农技员开展专升本函授学习。鼓励支持农技人员在农业科技园区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已建粮油、生猪、蔬菜等13个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创新团队,打破区域、部门和学科界限,凝聚全市涉农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人才近500人。2020年,13个创新团队研发新产品59个,集成新技术105项,研制生产设备12套,开发新生产线25条。

四是加快5G推广,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重庆市5G发展办公室积极落实市政府有关部署,积极协调各区县政府及市级部门,克服疫情等诸多困难,仅用半年时间完成全年3万个5G建设任务,全年建成开通5G基站3.9万,累计建成开通4.9万个,5G网络建设保持全国第一梯队。全市建成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20个,9000多个益农信息社基本覆盖行政村,电商成交额累计达5亿元。12316“三农”服务热线群众咨询满意率超过95%。在基础信息采集方面,全市设立农产品市场数据采集点200余个,年均采集七大类740多个农产品农资价格数据100多万条。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累计接入1.2亿条生猪数据,潼南区已建成“汇达柠檬企业数据中心”,涪陵区基本建成“榨菜大数据平台”。建成“2+1+2”架构体系的重庆“三农”大数据平台,已整合涉农信息系统近50个,汇聚830个资源目录、4874个数据项、8000多万条涉及重庆市农业农村数据,形成了涵盖135个指标项、38个维度、55种展现形式的11个大类数据分析专题。

(二)国家农高区升建工作情况

根据农村司《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农函〔2019〕75号)要求,我市于2018年12月启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园区进行了综合比选后,2019年11月,市科技局致函科技部农村司推荐渝北区申报创建国家农高区;2020年5月,渝北农高区申报材料通过科技部专家函评;7月,完成第二批国家农高区现场考察视频答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渝北农高区申建工作,2020年6月,唐良智市长一行拜访了科技部志刚部长,李萌副部长,市科技局许洪斌局长和渝北区谭庆区长多次到科技部汇报创建进展情况,争取支持;7月,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由唐良智市长任组长,李明清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重庆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农高区申建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建议站位高,前瞻性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建议,推进重庆农高区体制机制改革,助力农业农村创新融合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在“重庆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小组,成立重庆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渝北区政府代为管理,负责农高区建设和发展工作。围绕“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目标要求,建立政府“管理、服务、运营”三支队伍,促进行政资源的集约利用。

二是强化机制保障。按照“政府主导、实体运作”的原则,建立“管委会统筹、国有公司运营”的建设管理机制,对园区开发实行项目管理和企业化经营。重点项目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农业科技专业人员到园区开展技术承包等。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立足园区需求,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学历、补充高素质人才、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引才政策体制机制,完善聚集优秀科学家及团队的“塔尖”政策和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塔基”政策,形成人才品牌综合集聚效应。持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完善人员和继续教育线上申报评审系统,建设职称证书查验系统,逐步完善查验系统数据库。搭建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继续举办“重庆英才大会”,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深化与四川的沟通交流,持续推进成渝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工作。

四是加大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围绕主导产业,孵化、培育、壮大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技术研究,突破技术瓶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城镇村融合发展。聚集创新资源,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方式,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专家大院和星创天地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将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作为推动“智慧名城”建设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智慧农业建设,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大力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加强5G网络规划统筹、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推进5G网络规模部署,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此答复函已经我局许洪斌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5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