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7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7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328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16

市政协民盟界别:

贵单位提出的《三步走 五转化 补齐重庆科技创新短板》(第0328号提案)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情况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强补齐重庆科技创新短板,围绕聚资源、强技术、壮主体、育人才、优环境持续用力,科技创新呈现快速进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跃升到全国第7位、西部第1,在去年全球城市创新集群100强排名、《自然》杂志全球科研指数排名中我市是进步最快的城市。

(一)做大做强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成长、重庆英才、创新资源引育等专项计划,培育科技型企业26371家、高新技术企业4222家。建设世界一流学科4个、国内一流学科15个。引进中科院、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知名创新机构88家。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基地7个、累计达到64个。引进外国高端人才(A类)1357人,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超过2500名,全市R&D人员16.07万人。

(二)建设科技战略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编制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规划,引进新型研发机构43个,论证遴选高校院所项目44个、已签约落地24个。两江协同创新区,突出“科创+产业”内涵,引进哈工大等新建研发机构30家,打造产业需求型创新研发和产业生成体系。重庆高新区签约引进华润微电子12吋晶圆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12个高新区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重庆经开区加速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22个农业科技园区成为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抢抓“一带一路”、“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科技交流合作。推进川渝协同创新,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成立成渝地区高新区联盟、技术转移联盟。联合出资2000万元实施重点研发项目15项,8000余名专家资源实现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即将上线运行,共同组建规模50亿元科创母基金。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导、鼓励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联合申报科技部重点项目,累计获批重点专项21项、经费约1.2亿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累计达到20个,合作国别达32个。

(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14项、下放权力6项。实施重大技术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和减负专项行动。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6个、市级以上孵化平台375家(国家级75家)。科技金融建立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三大基金、总规模266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为5593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163亿元。建设科技资源共享、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科技服务大市场、专利导航系统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充分吸纳贵单位提出的“三步走”“五转化”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补齐重庆科技创新短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打造战略科技高地,推动形成“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以建设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为牵引,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谋划建设国家实验室及其基地,争取更多“国家队”落地。高起点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完善以产业创新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和产业生成体系。高质量发展创新园区,推动涪陵、铜梁、潼南、合川、大足、綦江、长寿等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支持重庆经开区创新发展。

二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实施基础研究行动计划,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加快原创性和颠覆性创新,提升我市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夯实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构筑乡村建设的技术与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壮大优势创新力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和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力争“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企业突破4.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家。加大“双一流”高校建设力度,推动高校与中科院所属院所等深化合作,支持发展一批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深化市属科研院所市场化改革,支持中央在渝科研机构做大做强,引进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发挥好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作用。

四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院士带培计划和博士后倍增计划,更加重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培养一批未来能够领军挂帅的青年后备军。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高质量办好“重庆英才大会”,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发挥好“金凤凰”人才政策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倍增行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深入推进“三评”改革,持续开展“四唯”清理行动和减负专项行动,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以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统揽,构建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强应用示范和场景创新,打通科技到经济“最后一公里”,力争到2025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大力建设创业孵化载体,加速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大型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深入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加强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推进以“一带一路”为主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大力引育技术转移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等专业机构,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服务集聚区,强化资源共享、专利导航、金融支撑、科学普及等综合服务,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政策服务。

六是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以机制和政策创新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强化科技宏观统筹。持续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扩大科研主体自主权,构建科技大监督格局。着力建立健全创新决策、创新投入、创新推进、风险防控、成果转化、权益保护、权益分配、奖惩激励、容错纠错、责任考核等十大创新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壮大创投基金规模,推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放量,支持科技企业上市,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25年达到2.5%。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反馈在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5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