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8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8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940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16

刘雳宇委员:

您提出的《筑巢引凤:营造重庆引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格局》(第0940号提案)收悉。经我局与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重庆市税务局、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60万。高层次人才中,有“两院”院士16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1名,国家杰青47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0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8名,国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3名,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703名。主要工作开展如下:

一是积极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出台健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的意见,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建立高层次人才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将人才工作列入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双考核”,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设立重庆市杰出英才奖,首届评选表彰29人,“四大家”主要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

二是积极推动人才事业协同发展。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一体推出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10大行动、32个专项,促进人才与发展有效匹配、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建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4方面、17项重点任务,并协同举办2020重庆英才大会、“蓉漂人才日”等引才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引导人才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通过“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本土人才回引等专项,每年选派3000名人才到基层服务。

三是积极打造“重庆英才”品牌。优化整合人才计划,坚持高端引领、梯次配置、整体开发,统一出台“重庆英才计划”,推出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两年吸引5700余人次申报,共遴选人才790名、团队162个。举办重庆英才大会两届,集中引进优秀人才2504名、项目515个。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00余人。

四是积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出台“1+10”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围绕10个重点领域38个类别,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留学回国人员、特殊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等特殊人才职称直接认定“绿色通道”,不设门槛、不设淘汰指标,累计2254人获得高级职称。统筹高校、区县存量编制管理使用,累计向22所高校、4个区县和2个高新技术园区投放周转编制6200余个,同步增加高、中级岗位近6000个。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分配改革试点,科技成果完成人享受奖励最低比例提升至70%。

五是积极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打造集量身定制、人才公寓、租赁住房、青年人才驿站于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3万套,定向配租住房6万套。高层次人才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在渝购房,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到限额的4倍。优化创新创业融资环境,联合商业银行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信贷产品,在设立种子、天使、风投引导基金的同时,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出台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构建市、区县和用人单位三级服务体系,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住房、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17项便利服务。目前,累计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3800余张,提供服务6.18万人次,人才满意率达99%。

您通过提案指出的问题非常客观、非常中肯,提出的建议既有指导性、又有针对性,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人才摆在优化发展位置,着眼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收集、充分吸纳向您这样的真知灼见,不断完善思路和措施,积极营造引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格局。重点突出四个方面:

(一)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坚持把人才发展战略融入到科创产业发展中,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特别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中长期产业和人才发展战略。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在牵头拟制《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市级各部门将在下一步具体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中的协调和配合,坚持全局考虑、科学谋划、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系统推进,出台符合重庆产业发展的各项人才规划,并把重点放在支持重庆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的核心人才、关键岗位人才上,真正地让人才服务科创产业发展,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智力支持。

(二)完善政策,形成合力。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合力推出科技、教育、人才方面的政策。目前,正在市委人才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头推进各项人才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市委组织部正在修订《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和启动实施重庆英才集聚工程;市科技局正在制定《重庆市推动国家级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重庆市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和《重庆海外引才引智引导专项实施细则》;市人社局正在加快完善瞄准高端人才的“塔尖”政策和针对青年人才的“塔基”政策等。全市一盘棋,形成合力,多层次、多维度地做好科技人才的“引、育、留、用”上篇文章。

(三)搭建平台,打造品牌。持续推进重庆英才计划,高质量举办“重庆英才大会”“智博会”,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千名博士重庆行”等活动,让英才品牌真正成为重庆的一个名片。建好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园、院士专家工作站,举办“智能制造”“博士渝行周”等专场招聘会。持续办好“创新渝论”沙龙,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等内容,由决策机构的领导,科技智库机构、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专家,科技管理者及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共同研讨,进行头脑风暴。让“创新渝论”品牌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经验分享、切磋技艺、协作共赢的一个综合性平台。

(四)强化服务,浓厚氛围。我们将把对科技人才的服务保障作为转变工作作风、为基层办实事的实际举措,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服务新模式。认真落实兑现《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中各项待遇、优惠政策和个性化服务,加强市、区(县)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专员化”服务。落实好人才安居工程,采取实物安居、政策支持购房、货币补助等方式,尽力满足人才安居乐业。在机场、地铁、火车站、商贸圈及网红打卡等人流密集区域,宣传重庆产业优势、人才政策、代表人物等内容。积极协调解决人才职称评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子女)就业、金融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深厚“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此复函已经市科技局局长许洪斌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