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3-00135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3〕323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3-07-27 [ 发布日期 ] 2023-07-2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3-00135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3〕323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3-07-27
[ 发布日期 ] 2023-07-27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364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7-27

辛清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建议》(第0364号提案)收悉。经与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市级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高校科技成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开展高校科研人员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工资福利政策的通知》(渝人社发〔2018〕173号),要求派出单位、企业和科研人员三方协商共同约定其在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期间分别在原单位和企业的工资待遇,对高校面向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明确了薪酬待遇政策保障。

二是改进考核机制。把科研成果、成果获奖、成果转移转化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纳入市属高校领导干部考核指标,把科研与社会服务纳入绩效拨款管理,提升横向课题及成果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中的地位,切实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

(二)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交流对接。

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大“易智网”等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力度,持续培训各类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新认定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累计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5家,研究制定对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予以奖补的相关措施。

二是加强科技成果交流对接。组织成果供需双方、投融资机构等,通过科技成果进区县、成果对接、路演等形式向全市各区县进行推荐转化。申办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专业赛事、中国创新挑战赛璧山新能源汽车和巴南生物医药专业赛、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组织重庆市科技成果进区县专场活动、川渝高校科技服务队精准对接企业活动等。

(三)加大高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开展高校专业设置改革试点。出台《重庆市职业教育有效对接产业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动智能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引导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

二是大力培育技术转移人才。出台《重庆市技术经纪专业职称申报条件》,建立成果转化人员职称评价制度,创新实行成果转化人员职称“双通道”晋升,打通了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渠道。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健全培训管理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和师资库,探索多领域联合培养路径,2022年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9场,培育初中高级技术经纪人466人,累计培育1200余人。

三是全面推动校企人才交流。鼓励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兼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的双向流动机制,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专业教师每5年到企业实践半年以上。实施“重庆市千名高层次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选派重点创新平台中青年骨干科研人员到大型企业等单位顶岗培养,目前已执行第一期选派203人。

二、下一步工作

您提出的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服务创新发展大局。

(一)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和质量。

引导高校围绕重点领域以及科技型企业需求,优化建设一批科研平台,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鼓励高校和企业成立产学研合作机构和创新联盟,推动开展联合研发,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二)持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打造金凤、明月湖、迎龙等未来科创园,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集聚区。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依托易智网建设重庆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信息服务网,并在区县建立分支基地,支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中试熟化基地、推广应用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社区等创业孵化体系。

(三)加大科技人才流动支持力度。

深入实施“重庆市千名高层次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重庆市校企合作双千双师交流计划”,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围绕我市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为优秀科技人才参加校企交流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平台。

(四)进一步做好经费保障。

认真开展调研论证,在按照“只增不减”的要求持续做好科技教育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此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4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