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4-00080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4〕276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4-10-12 [ 发布日期 ] 2024-10-12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4-00080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4〕276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4-10-12
[ 发布日期 ] 2024-10-12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792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10-12

左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792号)收悉。经与市委金融办、市经济信息委、市卫生健康委、渝中区政府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情况

(一)建立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布局。依托全市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科技局统筹相关部门优势资源,合力推动生态圈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渝中区政府与重庆医科大学签订战略协议,开展深入合作,建立“领导小组+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定期研究部署建设工作,组建渝中大健康产业公司,按市场化、专业化方式对生态圈运营管理。出台《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示范建设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出台《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支持打造环重庆医科大学人才协同培养圈。推动渝中区编制生态圈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围绕科技创新、高端诊疗、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四大领域,构建“一圈一廊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二)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出台《关于支持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措施》,从平台建设、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等方面推动生态圈加快建设,并给予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25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支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主体申报12个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重医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妇产类别区域医疗中心,重医附一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联合申报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重庆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医疗健康行业子基金6支,投资项目86个,投资金额41.55亿元,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确定投资项目22个,投资金额1370万元。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申报重庆市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名家名师、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等市级人才项目,组织生态圈运营管理人员参加技术经纪人等专业培训,取得相关执业资格,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三)打造载体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渝中区投资5000万元全面整治重庆医科大学袁家岗校区家属区综合环境,支持1、2号科技大楼等建设项目,推进医学院路提档升级,促进医疗、教学、科研等空间资源拓展,助推打造医学名城地标。提档升级华医大厦、美源•美源等创新载体3万平方米,打造重庆国际医疗产业服务基地,成功创建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培育医疗领域科技企业30余家。在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设立重庆市转化医学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北京国医械华光公司、西南知识产权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成果转化项目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认真吸纳您的宝贵意见,会同市委金融办、市经济信息委、市卫生健康委、渝中区政府等相关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同。持续依托全市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部门优势资源,统筹协调生态圈建设发展,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建立咨询专家库,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加速医疗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会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依托,整合相关医疗资源,打造医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生态圈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促进区校合作走深走实。指导渝中区大健康产业公司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式加强生态圈运营管理。

(二)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渝中区持续开展重庆医科大学周边产业载体摸底调研工作,厘清产权关系,研究论证汽车美容装饰一条街业态调整方案,优化时代天街D馆临街门面产业布局。依托华医大厦(原联通大厦)着力打造重庆国际医疗产业服务基地,更新低端业态,升级配套设施,集聚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一院科教研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用大坪正街的闲置土地、空置楼宇资源,引入生命健康领域龙头企业,聚焦智能化医疗器械设备、医疗信息化等领域,谋划建设数字医疗产业园。

(三)加大政策支持,提升创新动力。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在每年的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单独设立生物医药产业扶持项目,对医药筛选、安全评价、药效研究、药物分析、工程转化、临床试验等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和运营奖励,对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上市的生物制品、药品和第三类医疗器械在达到申报条件后,按注册分类给予资金奖励。持续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西部生物医疗高地,加快与四川协同推进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国家妇产类别区域医疗中心共建,扎实做好12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3个专业筹备工作。

(四)构建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构建人才服务平台,落实《重庆市卫生健康人才培优行动计划(2023—2027年)》,实施国家级后备人才、医学领军人才项目、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等项目,对于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倾斜。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重庆医科大学与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医药企业等联合建立实验室、研发团队,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鼓励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川渝地区高校共建“人工智能与医学感知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川渝共建实验室”。建设成果转化平台,着力打造重庆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指导重庆市转化医学中心与医疗企业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市场接轨,提升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能力,实现优势资源有效整合。

(五)推动医工融合,培养交叉人才。落实《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先进药物在渝开展临床为切入点,培育定向医药临床转化研究院,打通从实验室到产品上市许可的关键通道,鼓励医疗机构和企业共建临床资源样本库、转化医学中心,为创新药物、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研发提供可靠基础资源,实现临床资源有效利用。支持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聚焦重大新药创制、精准医疗等领域,建设“生命健康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强化医工交叉人才引育,建立校、地、院、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生态圈发展注入新活力。

(六)完善金融体系,拓展融资渠道。持续推动重庆产业引导基金强化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医学行业产权交易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完善种子、天使、VC、PE等科技创新全链条金融支撑体系。用好用活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创投资本加大对早期医疗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调整重庆市种子基金管理模式,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风险管理和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种子基金投资项目与天使、风险资本的衔接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专业管理、市场运作、效益优先”原则,筛选潜力企业进行投资。

此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