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4-00082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4〕280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4-10-12 [ 发布日期 ] 2024-10-12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4-00082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4〕280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4-10-12
[ 发布日期 ] 2024-10-12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442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10-12

江慧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442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2023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长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比重达到32.2%/较202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出台《重庆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3—2027年)》,研究制定《完善科技激励机制若干措施》《重庆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截止今年4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7619家、62217家。累计为12693家(次)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20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151亿元。三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载体。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210个,培育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药物等技术创新中心42家。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四是着力推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实施人工智能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和新材料等8个重点科技专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超级智能汽车平台SDA、全球收款18MW级全集成式中速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五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升级打造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启动建设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5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5家和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各类孵化载体面积达600万平方米,新培育技术经纪人1133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65.1亿元、增长37.2%。六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开展全球顶尖人才引进“渝跃行动”,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和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获批开展全国首批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成功入选海外引才储备项目试点省市。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江慧丰委员《关于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意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落实有关政策举措。切实落实《重庆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形成以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为极核牵引,主城都市区联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抓住国家启动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认定契机,争取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集成电路、两江新区新型显示、长寿区先进结构材料等创建第二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利用市级高技术领域重大项目库,优化重大项目调度机制,按月调度项目建设进展,推进项目投资建设。

二是支持创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建设金凤实验室、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广阳湾实验室等四大重庆实验室,促进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打造高校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推动高等学校跨学科、跨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前沿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积极创建轻量化材料、卫星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药物、精准医疗、绿色制造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重大平台。

三是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以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为突破,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编制技术图谱和梳理未来技术,继续推进有组织科技攻关,持续实施核心软件、人工智能等5个重大专项和新材料、新能源等8个重点专项,一体化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成果端、孵化端、转化端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四是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圈。围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需求,加强人才自主培育,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支持高校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提质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深化“渝跃行动”、“新重庆引才计划”和“创新渝论”活动,集聚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此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此页无正文)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5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