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技伦理审查操作规范指引》政策解读
现将《重庆市科技伦理审查操作规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解读如下:
一、请问《指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市科技伦理治理的统筹规范,建立完善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工作机制,市科技局联合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科协、市社科联等部门印发了《重庆市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具体举措》,明确了各级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为进一步落实有关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形成管理闭环,市科技局印发《重庆市科技伦理审查操作规范指引》,为科技伦理审查提供具体实用的方法、流程和详细的工作表格,旨在推进全市科技伦理治理规范化、常态化。
二、请问《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指引》共6章28条,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审查主体、审查程序、工作要求、违规风险提示、附则等。重点内容如下:
(一)明确审查主体。明确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是科技伦理审查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科研单位应按要求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履行相应职责。
(二)细化审查流程。详细说明科技伦理审查的一般流程、简易流程、专家复核流程、应急流程以及各流程要求。
(三)提出工作要求。科研单位应履行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健全本单位科技伦理监管机制和审查质量控制、监督评价机制,保障伦理审查合理合法,强化伦理审查独立性,及时按要求备案登记,提交工作报告等。
(四)提示违规风险。科技活动中违反科技伦理规范、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行为,将承担不同程度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三、请问《指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目前全市科技伦理治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少数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研发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开展科技伦理审查等问题,严格按照科技部等十部门印发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等上位依据,提供了更具体、更实用的方法步骤,操作性强,满足国家科技伦理管理信息平台登记要求。
(二)聚焦管用实用。首创设计了《伦理(审查)委员会登记备案表》《伦理审查台账表》和《单位伦理工作年检表》等三张工具表格,提供了伦理审查流程中需要用到的全部细化表单,伦理审查流程更加清晰。
(三)做到管理闭环。《指引》明确了科技伦理的审查主体,细化了操作流程和要求,覆盖到科技伦理治理全链条,标准明确、流程清晰,形成管理闭环。
四、请问《指引》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指引》适用对象范围包括:重庆市范围内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与应用的组织机构、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
应进行伦理审查的科技活动包括以下类别:涉及以人为研究参与者的科技活动;涉及实验动物的科技活动;不直接涉及人或实验动物,但可能在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公共秩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带来伦理风险挑战的科技活动;涉及人工智能管理、研发、供应、使用等相关活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需进行科技伦理审查的其他科技活动。
五、请问科研单位在日常科技伦理审查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是在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后30日内,通过国家科技伦理管理信息登记平台进行登记。二是在纳入清单管理的科技活动获得伦理审查批准后30日内,通过国家科技伦理管理信息登记平台进行登记。三是在每年3月31日前,向国家科技伦理管理信息登记平台提交上一年度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纳入清单管理的科技活动实施情况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