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16 | [ 发文字号 ] | 渝科委函〔2018〕159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18-04-27 | [ 发布日期 ] | 2018-04-27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16 |
[ 发文字号 ] | 渝科委函〔2018〕159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18-04-27 |
[ 发布日期 ] | 2018-04-27 |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62号建议的复函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62号建议的复函
刘玉琴代表:
《关于支持南川建设重庆市中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建议》(第0162号)收悉,经我委与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土房管局、市交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支持南川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近年来,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我市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3〕19号),明确“五园七基地”的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即突出打造以医药研发和医疗器械等为重点的500亿级两江综合性医药产业园、500亿级涪陵现代中药及健康制品产业园、300亿级巴南化学药产业园、200亿级荣昌生物技术药产业园4个超百亿级特色产业园以及重庆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园;以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为重点,加快秀山山银花、石柱黄连、酉阳青蒿、南川玄参、开县云木香、云阳淫羊藿和佛手、巫山党参等七大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建设。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到2020年,“五园七基地”产业集中度将达到80%。
南川区是我市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凭借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科研基础、区域发展战略等,中医药已逐渐成为南川经济发展和工业转型的主导产业,区域产业集聚初现雏形。2015年,市经信委批准南川为重庆市特色产业(中药材科技)建设基地(渝经信园区〔2015〕20号)。产业园管辖范围约5.15平方公里,其中城乡规划中布局建设用地约3.69平方公里。2017年,市国土房管局追加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空间约4.56平方公里,支持南川区在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布局建设用地约2.16平方公里、有条件建设区约1.50平方公里。市交委积极支持南川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渝湘高速、南万高速、南涪高速等项目,特别是随着去年底南川至道真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南川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南川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农委在市级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资金和农业发展资金对南川的中药材品种示范园、良繁基地及种植基地建设、初加工等都进行了倾向性支持,注重引导与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要求当地合理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扩大示范效应,增加基地生产量,同时,因地制宜,在中药材主产地建立炮制初加工场所,稳定和提高药材质量,使南川的玄参、黄精、灵芝、天麻等中药材具有品种竞争优势。市科委着力支持中药材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2013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中药材科技惠民计划”、“道地中药材种植及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创新和示范主题专项、“中医药科技支撑示范工程”等项目,累计投入市级科研经费1亿元以上,支持南川区构建“企业+科研机构+农户”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推广包括玄参和麝等一系列中药材品种的最新种植、养殖技术。近三年,向南川区选派科技特派员50余人,帮助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南川建设“重庆聚落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南川生态农业大观园)和“重庆金佛山科普基地”。2016年,为打造科技支撑优势集群产业,认定南川区为首批“重庆市特色产业科技园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交委、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委办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方位支持重庆市特色产业(中药材科技)基地建设。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整合市内外优势资源,支持南川建设和打造生态药材种源繁育基地、中药材精深加工基地、中医药技术创新基地和中医药物流配送基地。从园区拓展、土地供给、产业项目布局和招商引资方面等加大对该地区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
2.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在市级科技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南川区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把中药材种源繁育技术、产地精深加工技术、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研发技术、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生态化种植基地建设等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方向。
3.深入推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引导南川构建以区农委牵头,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区农技推广中心、区农广校等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为支撑,企业农户具体实施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支持南川围绕基地种植、药材初加工、中药饮片、植物提取、保健品、健康旅游和中医药文化等元素构建中药材产业完整链条,增加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4.营造服务产业发展氛围,统筹协调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支持优势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和跨所有制的收购重组,引导优势产业集聚,为企业落户南川开辟绿色通道,对涉及重大技术改造和药政相关工作,全程跟进、专人负责、掌握进度,激发企业创新创业。
5.继续加大对南川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渝湘高铁、渝湘高速扩能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结合区县需求科学确定站场选址和互通立交设置,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指导南川区加快推进境内普通干线公路改造,稳步提升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服务水平。
6.支持南川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对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并统筹使用新增年度计划指标、地票等政策,及时保障用地。指导南川区依法办理供地手续并优先保障新建制药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医药企业进入特色工业园区或购(租)工业标准化厂房。科学落实《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渝国土房管规发﹝2016﹞15号)的相关规定,实行差别化的地价政策,合理确定供应方式。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主任审签。对以上回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4月27日
联 系 人:史 璇
联系电话:67515875
邮 编:401147
地 址: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生产力大厦
(回执请寄市科委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