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21 | [ 发文字号 ] | 渝科委函〔2018〕167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18-04-27 | [ 发布日期 ] | 2018-04-27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21 |
[ 发文字号 ] | 渝科委函〔2018〕167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18-04-27 |
[ 发布日期 ] | 2018-04-27 |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37号建议的复函
彭治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重庆市镁合金材料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537号建议)收悉。经我委与市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支持镁合金材料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重庆发展镁合金产业,对推动重庆的产业发展和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加强镁合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镁合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主要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支持打造了万盛镁合金产业科技园区。201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现入驻有重庆盛镁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二是近5年支持了“镁合金板带轧制中试平台建设(一期)”“复杂镁合金零部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等近200项镁合金方面科技计划项目,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公关;三是培育了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万盛镁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研发和产业化平台,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四是培育了重庆镁业、重庆盛镁镁业有限公司、重庆国科镁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博奥公司等企业推进镁合金产业化。五是聚集了潘复生院士领衔的、全国领先的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您提出的在我市推进重庆市镁合金材料产业发展的工作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庆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年)》,结合万盛国家镁合金产业发展规划,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质发展创新园区。遵循创新区域高度聚集规律,继续推动万盛镁合金产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园区大力引进科技企业、研发机构、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协助万盛引进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依托国家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镁产业创新高地,推动形成大创新、大发展格局。
二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立足整体提升镁产业方面的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普惠性财税政策,强化创新的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吸纳各类创新人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培育引进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夯实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个难题,加快建设万盛百舸经济技术开发公司、老街扬帆众创空间等品牌化众创孵化平台,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打造“专业机构+风险投资”综合孵化模式。打造以智博会、军博会为核心的品牌性技术对接交易活动,加速推动镁合金材料先进技术成果在万盛转移转化。紧密结合以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为代表的本市镁合金研究机构,依托以潘复生院士团队的研究力量,建立产品开发和设计平台,将其最新产品技术在万盛进行转化为产品。
四是加快推进重大技术创新。突出政府对重大技术研发的主导作用,聚焦镁工业设计、产品开发、检测分析、科技服务为重点的镁产业集群,突出重大应用产品开发牵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并重,适时组织实施新材料领域重大专项或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项目支持,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镁合金在轨道交通、军工、航空航天、电动工具、通用机械、照明设备、家居用品等军工和民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五是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围绕营造“小气候”、增加虹吸力,优化镁合金材料产业创新平台,统筹布局整合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各类创新平台。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创新治理体系。同时,推动万盛经开区打造“双创”升级版,强化资源共享、人才支撑、金融对接、创新导航服务,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反馈在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4月27日
联系 人:张 弘
邮 编:401147
联系电话:67513582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生产力大厦
(回执请寄市科委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