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2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18-04-27 [ 发布日期 ] 2018-04-2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18-0052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18-04-27
[ 发布日期 ] 2018-04-27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47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18-04-27
  徐兵代表:
  《关于拓展重庆高新区发展空间的建议》(第0347号)收悉,经我委与市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重庆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也是全市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2016年7月,又依托其创建了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地位越加显著。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支持重庆高新区创建国内一流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及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力争打造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和西部国家创新中心的窗口;二是以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支持高新区企业、院所、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仅“十三五”以来,市级科技计划支持高新区辖区内单位立项超150项目,支持市级财政科技资金超8000万元,有效带动了高新区产业技术创新升级;三是培育了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及市级研发平台,目前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达87个,有效支撑了区内的创新工作;四是培育认定了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等23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充实了园区内的创新主体。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结合全市“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的工作安排,在市领导直接领导下,市科委牵头,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聚焦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问题,采取走访调研、专题座谈、书面函询、专家咨询等方式,开展了高新区系列调研,走访调研了北京、上海、湖北、安徽、贵州、四川等省市,并多次咨询科技部高新司、政策法规司、火炬中心和专业机构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习借鉴先进高新区在发展空间、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研究形成适用于重庆市高新区发展的建议方案。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速推进高新区发展:
  一、借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利用国家自创区“先行先试”优势,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一是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激励改革试点。市风景园林院和市农科院均已制定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对科技成果处置收益中团队的收益占比限定为不低于50%,该比例低于试点方案提出的80%以上。二是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改革试点。谢家湾小学利用教育品牌无形资产开展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国有无形资产价值。三是创新产品远期风险采购改革试点。目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总公司在九龙坡已设立“新产品研发保险”,并完成“受理投保—支公司初审—分公司审核—总公司备案”的模拟流程,符合相关条件的,在1个月内按程序兑现保费补贴。四是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体系建设改革试点。重庆高新区已与市科委、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签订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合作协议以来,截至2017年底,累计放款企业59户、放款金额10070万元,纳入试点的企业数量由300余家增加至2000余家,试点范围从重庆高新区扩大至九龙坡全区,成效显著。
  二、聚焦全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探索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经调研和研究,全国高新区按照政府将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授予高新区的程度,分为“基本无授权”“完全授权”“部分授权”和“与所在行政区合二为一”四种类型,发展较好的高新区均分别选择了最适合的管理体制。目前,市政府正针对全市高新区发展存在的不足,制定高新区管理体制优化方案,以快速形成全市高新区发展新的抓手,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提升高新区整体产出效益。
  三、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提高空间利用率。为满足重庆高新区空间发展需要,提升产业发展和创新要素的承载能力,市国土房管局将通过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指导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支持重庆高新区建设。一是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根据我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不断完善符合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律的产业用地政策,支持重庆高新区按照全市产业定位和战略布局,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范围布局科技研发、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生产性、科技及高技术服务业,采用多供应方式、差别化供应政策等措施保障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用地项目,出让起始价可按照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二是指导高新区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指导重庆高新区高效、节约集约用地,定期开展集约利用评价,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在全国同类型或同区域开发区中排名前三分之二。待条件成熟时,市级相关部门将积极对接国家部委,启动论证重庆高新区拓区事宜。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4月27日
   联 系 人:池欢欢
   邮政编码:401147
   联系电话:67512725
   地址: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生产力大厦
   (回执请寄市科委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