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19-0060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19-10-23 | [ 发布日期 ] | 2019-10-23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19-0060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19-10-23 |
[ 发布日期 ] | 2019-10-23 |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49号建议的复函
您提出的《关于单列中医领域市级科技奖励和科技项目的建议》(第1149号建议)收悉。经我局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中医领域市级科技奖励情况
在全国范围内,在科技奖励评审时对中医药的行业的处理方式有较大差异。据统计,北京市的科技奖励分为13个专业评审组,其中将中医药组单独列为一组;四川省科技奖励评审有时将中医药列入人口健康组,有时候单独列为一组;黑龙江和吉林省虽没有将中医药单独列为一组,但其为中医药传统的优势发展地区,并有多所中医药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医药领域科技奖励的比例相对其他省市大。除了上述省市以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中医药在科技奖励上的占比都很小。
据统计,2001-2018年在重庆市科技奖励方面,中医药领域共获得53项科技奖励,其中二等奖16项,包括“西南药用石斛资源发掘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重庆栀子综合开发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中药材质量安全关键因子系列检测技术的 构建与应用”等14项与中药有关的成果和“奇妙中医药-家庭保健顾问”等2项与中医有关的成果。
二、我市中医领域市级科技项目情况
“十三五”以来,按照《国家“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庆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等文件部署要求,针对我市中医药产业面临的中药材品质下降和品种混乱、大品种开发不足和创新药物匮乏、中医西化和中医药质量标准水平低下、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我局重点围绕中医药理论体系继承创新、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引导、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
一是将中医药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重点。“十三五”以来,累计支持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0余项。2016年,启动实施了“道地中药材种植及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专项,投入专项经费1200万元,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中药工艺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和中药健康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实施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院内制剂及创新中药研发”等重点产业创新专项。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2017年,推荐西南大学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获批中央财政专项经费1000万,支持我市黄连大品种开发和应用,培育和壮大黄连产业。
三是在市级科研项目申报制度设计上加大对中医药领域的支持。从2017年开始,我局着力强化了各类科研项目的技术领域分类,在社会民生类项目的“临床医疗”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中分别新增了“中医”和“中药”两个子领域,加大了对中医药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将中医药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二是争取更多资源落地我市,支持和协助我市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三是支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培育和引进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四是培育和建设中医药研发及公务服务平台,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支持实验动物中心、GLP中心、临床试验机构等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发展壮大“重庆新药创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联盟在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局还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各类领域及其子领域,力求实现全面涵盖,并对您提出的关于在科技奖励中将中医药领域单列出来的建议进行调研和论证。
此答复函已经许洪斌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在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4月22日
联 系 人:陈恒
联系电话:67513680;15856010445
邮政编码:401147
地 址: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重庆生产力大厦1408室
(回执请寄市科技局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