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2-00037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2〕240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2-07-12 [ 发布日期 ] 2022-07-12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2-00037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2〕240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2-07-12
[ 发布日期 ] 2022-07-12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1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2-07-12

谭泽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加快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建议》(第0214建议)收悉。经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万州区组建“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要论述有关精神和我市《关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1〕74号)的具体行动,我们将全市统一部署,继续发挥万州区科研优势,整合市级创新资源,对加快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建设给予鼓励、引导和支持。

一、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支持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支持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立足山地特色,坚持因地制宜,主要围绕柑橘(柚)、脆李、中药材、草食牲畜、生态渔业、特色粮油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以农田宜机化、种养精细化、生产绿色化、产业链条化、业态融合化、产品品牌化为发展理念,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三峡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现已形成了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山等地80万亩晚熟鲜销生产基地、环长寿湖20万亩晚熟柑橘生产与景观基地,以及以忠县为主,万州、开州、长寿为辅的100万亩加工鲜食柑橘基地等三个柑橘产业带,年总产量350余万吨,年产值约300亿元。万州、巫山、巫溪等渝东北各区县还建有中药材种植示范等基地,推广中药材种植的高效种植关键技术。

目前,渝东北三峡库区建有重庆市山地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特色柑橘新品种研究与选育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渝东北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卤制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名优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肉牛养殖及深加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大鲵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三峡库区道地药材绿色种植与深加工重庆市工程实验室以及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3个、市级6个)、星创天地17个(国家级7个、市级10个)、专家大院37家。在农业科技运用、创新主体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支持万州区农业科技创新情况。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技术攻关。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投入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重点围绕柑橘与中药材产业技术集成,生猪、土鸡、稻渔等生态养殖技术示范,脆李、黄桃等特色水果高效栽培技术等领域的难点问题,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卡脖子”问题。根据《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科技项目实施方案》(渝科局发﹝2021﹞86号),支持万州区科技项目18项、400万元,其中围绕万州区农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支持项目11项、270万元。同时,支持万州与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围绕茶叶、果树、橄榄等产业开展战略合作,并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作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推进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加大科创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农科专家采用多元化技术推广模式,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支持万州创建万州玫瑰香橙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建立智慧田园、玫瑰香橙、梧桐科技小院、石斛等4个国家级和市级星创天地,引导创新创业要素向农村流动,提升聚集创新创业资源的能力,有效推动我市成果转移转化。建立无花果、渝云峡川茶叶、绿隐仙枞红茶、思邈药苑中药材等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围绕区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户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在促进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引导人才参与农业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壮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和线下科技培训,培养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乡土人才,基层技术骨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2021年,向万州选派“三区”科技人才24名、市级科技特派员68名,服务38个乡镇、98个村庄,线下技术培训91场次、技术服务1200人次,引进、推广新品种170个、新技术251项,培育基层技术骨干98人,解决技术难题419项,对果蔬、畜牧等万州山地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明晰事权与支出责任。《重庆市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渝财教〔2020〕190号)明确,对推进区域性创新体系建设财政负担资金,确认为市级与区县共同财政事权,由市级财政和区县财政区分不同情况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园区(示范区)等区域创新载体建设,财政负担资金由区县财政承担主要支出责任,市级财政统筹配置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相关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区县根据本地区相关规划等自主开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由区县财政承担支出责任。为此,市级相关部门根据《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渝府办发〔2021〕47号)文件精神,给予区县相应政策资金支持。

二是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按照《关于印发重庆市市级预算管理办法等6个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139号)规定,从严控制专项资金的设立,未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一律不得新设专项,且不得重复设立与现有专项资金使用方向或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目前,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要求,我市已经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市级相关部门通过科技发展等部门专项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协同推进“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建议站位高,前瞻性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助推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搭建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统筹用好现有资金渠道,完善科技创新引导支持政策,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方式,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万州区与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三峡职业学院合作建设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万州分院),开展生猪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奠定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积极协调万州区毗邻区县优势资源、优质平台参与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将该中心打造成为“万开云”版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借助我市与中国农科院战略合作,为万州区建设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搭建借智借力平台。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有效整合三峡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现有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组建科技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支持各类科技服务主体开展重大技术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强化政策公开,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对科技服务领域的支持,支持万州区申报市级涉农科研项目,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切实提高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人才参与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工作,引导和推动科研人员将科研工作从理论向实践延伸,调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壮大成果转化示范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柑橘、生猪、脆李、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培训和农村科普,培养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乡土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此答复函已经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雷虹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4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