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26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3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26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3 |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7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赵明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建议》(第0875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方面的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等3个事项均已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方面的主体地位事项
(一)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出台重庆市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政策文件,提出8个方面24条支持举措,遴选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对象。支持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知创芯(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感知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由企业牵头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科技平台基地达1216家。下一步,将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落细落实科创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支持政策,深化“双倍增”持续促进行动,优化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渝字号”科技领军企业。
(二)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支持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与市科技局设立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24年立项支持46项、资助经费2070万元,推动解决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卫星互联网应用等产业发展需求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下一步,将持续实施基础研究引领计划,支持企业聚焦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大健康、脑机接口等领域开展前沿性、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三)强化企业科技决策话语权。以实施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为牵引,在经济、农业、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国防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000余项,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850余项,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牵头(参与)实施科研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支持、投入研发资金占比均超过70%。下一步,将探索变“部门出题”为“企业出题”,变革科研项目需求凝练方式,推动更多技术需求由企业提出,更多财政资金投向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二、关于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事项
(一)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深入实施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投入财政经费6.13亿元,带动企业投入资金21.7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82%、创历史新高,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37.9%、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下一步,将围绕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深入实施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组织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构建“新科技+新产业+新生态”体系,培育壮大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未来医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二)切实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推动企业投入基础研究支出按国家相关规定实行100%加计扣除,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宣讲力度,2023年,7278家企业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税98.3亿元,2801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减税50.63亿元。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落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创新政策,全面落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新产品应用支持政策。
(三)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改革种子基金运营模式,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平台、重点团队,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目前已确定支持项目30个、金额2995万元。推动各类股权投资接续投资,投资项目1348个、金额452.8亿元。大力推进科技信贷,全国首笔“知识产权挂钩贷款”在渝发放,“创新积分贷”稳步推进,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033亿元、同比增长43.4%。269家科技型企业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18亿元,引导商业贷款3.05亿元。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力度,全面推广“创新积分制”,优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运行机制,扩大种子基金投资规模,培育耐心资本。
三、关于推动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事项
2024年9月,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印发《重庆市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方案(2024—2027年)》,2025年3月,发布首批17家重庆市产业创新综合体(科技型企业主导型)建设单位名单,青山工业、重庆大学等围绕电驱动技术,清研理工、重庆理工大学等围绕汽车检测技术,云从科技围绕产业大模型与智能体系统,分别成立细分领域的产业创新综合体,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无缝对接”。下一步,将继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一是加快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突出实体化运行,以项目和场景为牵引,强化供需协同对接,推进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二是推进产业创新综合体提质发展,加快应用“码上科服”等科创资源,推动供需对接,加速“产业难题成为科研课题”“科研课题成为产品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政策叠加实现标志性技术突破。
此答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