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3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5-05-23 [ 发布日期 ] 2025-05-23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3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5-05-23
[ 发布日期 ] 2025-05-23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57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5-23

杜津塘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云阳工业园区创建市级高新区的建议》(第0957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支持云阳创建市级高新区事项已采纳,支持达州、万州、开州、云阳联合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事项正在研究解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云阳创建市级高新区事项

(一)全市高新区总体情况。当前,全市高新区形成“1+4+10”园区发展新格局,即: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带动、4个国家级高新区(重庆、璧山、永川、荣昌)创新引领、10个市级高新区(大足、铜梁、潼南、合川、綦江、梁平、垫江、黔江、秀山、开州)支撑发展的梯次发展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060亿元、同比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8.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309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达3171.3亿元、占比41.4%。全市高新区共建设各类研发平台1246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682家、科技型企业1.2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563家、小巨人企业96家,在全市占比分别为30.3%、17.8%、31.04%、30.97%。

(二)云阳工业园区创建市级高新区推进情况。云阳工业园区创建市级高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战略规划已获相关市级部门初步认可,高新区展馆已完成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展馆、孵化器已完成前期筹备。对照2021年版《重庆市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和管理办法(修订)》,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拥有量、万元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均达到创建要求,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指标尚有一定差距。

(三)支持云阳工业园区创建市级高新区工作计划。一是修订完善认定办法,优化创建标准。加快修订《重庆市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市级高新区认定标准,优化“以认促建”认定条件和评估工作流程。二是指导夯实发展基础,加速创建进程。指导云阳工业园区系统梳理产业基础、创新能力、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完成情况,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夯实创建基础。待相关条件具备,及时指导云阳工业园区按“以认促建”方式,启动市级高新区创建工作。

二、关于支持创建“万达云开”国家高新区事项

(一)相关可行性分析。目前,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联合成立首个跨省级行政区高新区,为创建“万达云开”国家高新区提供了借鉴范例。《重庆市开发区条例》明确鼓励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探索“飞地经济”等合作机制。市科技局积极推动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探索跨区域建设方式,但目前推动该项工作尚存在一些客观障碍:一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国家高新区管理职责由科技部划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尚未出台省级开发区升创国家高新区的工作指引,对于跨省级国家高新区共建的工作路径和条件要求尚不明确,无法有效对接和推动有关工作。二是创建“万达云开”国家高新区,涉及到管理机构重组、产业协同机制构建、空间规划调整适配等系列问题,对万州、达州、开州和云阳等各方长远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需各方进一步明确共建意愿,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市科技局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等相关市级部门,紧密跟踪国家政策动向,重点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出台的省级开发区升创国家高新区的工作指引,深入研判跨省级国家高新区共建的工作路径和条件要求,找准政策接口与实施路径。二是待相关政策明晰、具体操作路径贯通、共建各方意愿高度明确且就相关重大问题达成一致后,市科技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打造跨省级国家高新区。

此答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