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40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3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40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3 |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3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叶世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合川高新区纳入重庆高新区的建议》(第1332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将合川高新区纳入重庆高新区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合川高新区纳入重庆高新区”事项
(一)全市高新区总体发展情况。当前,全市高新区形成“1+4+10”园区发展新格局,即: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带动、4个国家级高新区(重庆、璧山、永川、荣昌)创新引领、10个市级高新区(大足、铜梁、潼南、合川、綦江、梁平、垫江、黔江、秀山、开州)支撑发展的梯次发展体系。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060亿元、同比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8.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309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达3171.3亿元、占比41.4%。全市高新区共建设各类研发平台1246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682家、科技型企业1.2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563家、小巨人企业96家,在全市占比分别为30.3%、17.8%、31.04%、30.97%。
(二)将合川高新区纳入重庆高新区的可行性分析。《重庆市开发区条例》明确鼓励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探索“飞地经济”等合作机制。鉴于合川高新区单独创建国家高新区难度较大,将其纳入重庆高新区,实现升级发展,是一种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深化区域协同的创新发展思路。但目前推动该项工作面临新的情况:一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国家高新区管理工作职责由科技部划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尚未出台省级开发区升创国家高新区的工作指引,对于国家高新区拓区、拓园的工作路径和条件要求尚不明确,无法有效对接和推动有关工作。二是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开展新一轮开发区目录修订工作,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需按序时进度进行四至范围确认审批。将合川高新区纳入重庆高新区将涉及额外的四至范围沟通、协调、认定等工作,会影响重庆高新区按国家要求报送四至范围工作进度。三是我市正深入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按照有关要求,每个区县(自治县)的开发区原则上不超过1家。若将合川高新区纳入重庆高新区,将涉及管理机构重组、产业协同机制构建、空间规划调整适配等系列问题。四是重庆高新区聚焦新型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件三大主导产业,而合川高新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火锅食材为主导产业,整合后将存在产业链衔接不畅、优势领域重叠度低等问题,对重庆高新区战略规划和目标产生影响。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重庆高新区等相关部门,紧密跟踪国家政策动向,重点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出台的省级开发区升创国家高新区工作指引,深入研判国家高新区拓区、拓园的工作路径和条件要求,找准政策接口与实施路径。同时,积极推动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与合川区政府加强沟通对接,围绕功能定位重构、区域发展规划、管理架构重组等核心问题,凝聚双方整合共识。待政策明晰、具体操作路径贯通,双方合并意愿明确,市科技局将积极支持并推动合川高新区并入重庆高新区,实现合川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互惠双赢”。
此答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此页无正文)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