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0-00757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0〕297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0-08-25 [ 发布日期 ] 2020-09-16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0-00757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0〕297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0-08-25
[ 发布日期 ] 2020-09-16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004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0-09-16

市政协九三学社界别: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机制,推进重庆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的建议》(第1004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制度设计

2018年,经深入考察论证,全市首批启动建设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文理学院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会同相关单位赴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紧扣相关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和大学优势学科领域,制定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原则,明确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发展定位,统筹指导相关区政府和大学按照方案有序推进建设工作。

为强化全市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统筹协调、提质增效,市科技局会同相关单位正在研究制定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提质建设工作方案,围绕搭建平台载体、引进专业机构、强化金融支撑、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成果转化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目标和工作举措。同时,市科技局正在牵头研究制定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适时启动首批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绩效考核工作,引导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进一步加强运营、提升效能。目前,除了全市首批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其它有关区域和高校也在积极策划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市科技局积极指导相关单位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做好统筹谋划,避免一拥而上、恶性竞争,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全市示范建设。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会同相关单位继续加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一是紧扣各大学优势学科领域,用好各区域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出台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提质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引导全市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有序建设发展。三是组织相关专家,加快研究制定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绩效考核方案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开展首次绩效考核工作,引导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组织领导体系

2018年9月,全市建立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市科技局会同相关单位积极推动全市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合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同时,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相关区政府和大学以开展战略合作、建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协同互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建设工作具体实施,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如,重庆大学和沙坪坝区签订共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有关协议12份,沙坪坝区彻底整治重庆大学周边环境、交通等问题,重庆大学将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纳入“双一流”建设;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在乡村振兴、基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校地联合开展人才活动周、智汇北碚行动,聘请西南大学校友袁隆平院士担任北碚区政府顾问,完成“校中村”精益塑料厂、邱地建材厂、缙云织造厂征收工作,彻底解决困扰区校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不断健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组织工作机制。一是继续依托全市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市级部门优势资源,统筹协调全市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发展重要工作,构建重大事项“一校一策”“一事一议”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积极联动相关部门,适时探索重点项目便利化审批机制,研究论证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速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引导相关区政府和大学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统一建设思路、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建设合力,推动校区在环境整治、联合办学、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走深走实,建立层次丰富、渠道畅通、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促进校区学院与部门(镇街)、专家与企业、学生与社区围绕需求结对共建协同发展,整合现有资源、弥补政策短板,强化资金引导、政策扶持、空间配置和配套服务。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支持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构建部门协同、区校联动、市场运作的建设格局。如,推动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探索建立“领导小组+平台公司”运营模式,由渝中区国资公司牵头成立环重医平台公司,按市场化、专业化方式统筹开展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运营工作,负责招商引资、平台运营、政策服务、企业综合服务等事宜。

三、促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成果转化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科技局会同市教委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19〕44号),从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分配改革试点,强化高质量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渝转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财税支持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建设,加强科技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市科技局出台《重庆市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分配改革试点方案》,允许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鼓励赋予科研人员成果长期使用权,创新以贡献大小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方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事前约定、后续补偿机制。修订出台《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提高科技成果完成人享受奖励比例,将奖励和报酬比例给予更高的选择权,规定可以不低于转让、许可净收入的70%,不低于作价投资形成股份或出资比例的70%等,明确高等院校中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报酬。目前,市科技局会同市教委,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关于支持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措施,拟从建设孵化平台、对接创新资源、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基金、促进资源共享等方面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成果转化。一是会同市教委加快出台关于支持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措施,并组织实施;同时,鼓励相关区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加速环大学创新生态圈载体升级改造、聚集创新要素,推动相关大学制定有力措施,激励师生增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积极转化科技成果,促进大学科研资源开放共享。二是加快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围绕科技成果赋权、供给、要素集聚、便利化服务等方面,制定成果转化梗阻性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三是认真贯彻科技部等9部门《关于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区〔2020〕128号)等文件要求,在重庆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内生动力。

四、健全专技人员创业支持政策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精神,市人力社保局印发了系列文件,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印发了《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渝人社发〔2017〕248号),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兼职创新,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明确适用范围、要求、程序、报备等制度,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激发高校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并建立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情况动态统计机制。出台了《关于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工资福利政策的通知》(渝人社发〔2018〕173号),明确事业单位人员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工资福利和绩效收入细则,保障其合法权益。印发了《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政策适用人群,厘清“双创”活动范围,进一步规范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审批公示、签订协议、存入档案等审核流程,进一步强化政策指导,要求各区县和相关单位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创新、大胆创业。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会同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切实做好政策指导,配合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服务保障工作,促进有关政策落地落实。

此复函已经市科技局局长许洪斌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反馈在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