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4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1-0024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51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16

民建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的建议》(第0516号)收悉。经我局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委军民融合办、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协商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目前,成渝地区正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合作机制构建、创新资源共享等工作,全力推动西部科学城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建议内容的推进情况

在“创新改革多元协同,共建科技合作高地”方面:一是协同推进技术转移转化,推动成立川渝技术转移联盟、成渝地区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成渝双城青年创业孵化载体联盟,举办双城经济圈新青年创业者沙龙,推动两地35家孵化器参加成渝双城创业孵化行业交流会。二是协同推进创新资源共享,签订科技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川渝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数据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对接建设川渝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川渝科技专家库,交换共享第一批8000余名专家信息。三是协同推进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首期10亿元重点投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科创企业,目前,已储备项目15个、设立子基金6支,已投资项目2个、联合投资1.17亿元,已组建起1支规模3亿元的生物医药子基金。四是协同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协同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共同谋划“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协同推进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开发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平台。

在“围绕重点科技领域,共推创新合作主体”方面,一是协同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共同争取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落地建设,争取川藏铁路、高端航空装备、轻金属、生猪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协调推动中国科学院等在西部科学城布局科研平台。二是协同推进创新主体合作,组建成渝地区国家高新区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推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共同成立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共建5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是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围绕人工智能、大健康、生态环保和现代农业等领域,聚焦两地产业发展共性需求,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引导两地创新主体强化协同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

在“强化科技人才引育,共享科创合作资源”方面:一是集聚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金凤凰”等人才政策,开展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倍增行动,启动百万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支持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顶尖人才、一流师资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二是制定人才发展政策,两地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人事人才政策互认,推动人才协同发展。探索成渝地区外籍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推进建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外籍高端人才共享数据库,促进外籍高端人才资源共享。三是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双方签署《“天府英才卡”A卡与“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服务互认共享协议》,使双方持卡人在科技咨询、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等7个方面获得互认共享服务,促进区域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建议内容的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是着力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推动科技部编制出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建设方案,争取在成渝地区布局建设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创新型县(市)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深化川渝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川渝协同创新专项工作组会议,认真落实“1+3”协议内容,推进川渝协同创新清单事项落地落实。三是共同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川渝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平台系统,科研仪器、科技平台、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数据共享,进一步推动两地科技专家库信息资源互动共享。探索建立川渝两地科普基地、科普专家等科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共同推动出台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的政策措施。四是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联合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共同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五是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发展科研机构,推动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一批创新资源落地成渝地区,引进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联合组织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对接活动。

此复函已经许洪斌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反馈在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5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