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2-00078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2〕294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2-07-12 [ 发布日期 ] 2022-07-12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2-00078
[ 发文字号 ] 渝科局函〔2022〕294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2-07-12
[ 发布日期 ] 2022-07-12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11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7-12

致公党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中西部国际科技教育合作的建议》(第0111号提案)收悉。经与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国际科技教育合作有关情况

为将我市建设成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市科技局、市教委等单位按照《重庆市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部署,大力推进国际科技教育合作,全市国际科技教育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引进国外高端创新资源。引进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来渝设立重庆鲁汶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二是获批建设首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申报的中国—韩国工业物联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成为我市首个“一带一路”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三是做大做强中匈技术转移中心(重庆)。中匈技术转移中心(重庆)已初步形成了覆盖我国西部5省市的辐射效应,并促成20个项目签约和10个项目落地实施。

(二)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取得新成效。先后举办了2021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峰会暨联盟年度大会、国际智能系统与应用研究、国际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等2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积极推动科技部支持我市举办上合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做好在新加坡亚洲科技峰会上视频致辞的文稿起草和视频录制工作。坚持探索“云外事”新模式,与匈牙利、新加坡、瑞士、德国等国家科技机构共同举办科技人文交流活动,扩大科技合作“朋友圈”。

(三)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实现新突破。市科技局先后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与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签订《中国(重庆)—匈牙利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备忘录》,后者是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首次与我国省级政府部门签订的区域性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市与匈牙利的创新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先后与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匈牙利国家研发与创新局、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巴西圣保罗洲投资促进局、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等进行了20余次线上或线下会议座谈,积极主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四)积极组织申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21年,组织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等单位申报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7项,项目研究领域涉及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新能源、生态环境等。重庆邮电大学的“内容安全技术及其在医学影像保护中的应用研究”、重庆大学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人工智能评估与优化”、“焦炉烟气NOx和CO协同控制双功能催化剂设计及催化机制研究”等3个项目获批立项。

(五)国际间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进展顺利。一是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学历教育。全市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57个,合作对象涉及14个国家的48所高校。其中,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博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二是激发国际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修订出台《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新资助创业创新项目137个。推荐入选全国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1人,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项目1人,2021年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1个。

二、下一步打算

你们通过提案指出的问题非常客观、中肯,提出的建议既有指导性、又有针对性,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教委等部门充分吸纳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强中西部国际科技教育合作:

(一)着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一是推进引进国外优质创新资源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引进创新资源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的不利影响,积极推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来渝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建设一批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畅通国际创新对接、交流、合作、转移渠道,发挥国合基地的引领、示范效果,提升我市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快推进中韩工业物联网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统筹部署设置实验室建设目标、管理架构、合作网络、合作内容、实体建设等相关工作。四是发挥中新项目的引领作用,根据我局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签订的《战略合作备忘录》等协议,加强与新加坡科技主管部门合作交流,共同搭建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合作体系。

(二)着力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一是高标准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大会拟于9月上旬,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我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力争将大会打造成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品牌。二是策划举办国际创新论坛、高峰论坛、学术报告会、技术研讨会、科技展览会等多层次、系列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活动,积极邀请国际组织、科技机构、高校和企业参与,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科技创新影响力。

(三)着力加强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一是强化国际化人才引育支持力度。聚集国家战略需要和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采取安家补助、项目支持、金融扶持等方式,激励国内外优秀“塔尖”“塔基”人才在渝开展科研合作。二是设立实施市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支持我市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与国(境)外创新主体共同开展联合研发、技术示范、技术转移,打造一批合作氛围浓厚、互惠成效显著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三是支持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选优做强“重庆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支持计划”,支持留学回国人才将国外先进技术在渝转化,强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建设和指导,探索“园区注册、海外孵化、全球运营”人才培养和培育机制,大力吸引优秀留学人才积极投身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四)着力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一是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学历教育。依托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推动引进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新加坡一流高校来渝开展合作办学,同时鼓励渝新两地高校深化校际交流,共同在科研合作、学术研究、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学分互认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二是持续优化我市中小学国际教育。实施“重庆市中小学海外校友牵手计划”,结合新加坡和我市海外29个国际友好城市产业、经济、教育实际情况,积极拓展渠道,支持中小学与海外学校结成姊妹学校,探索开展教育信息化、师生交流等多形式的交流活动。三是妥善解决在渝外籍人员子女就学需求。做好营商环境试点工作,放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者市场准入,支持普通中小学招收国际学生。四是提升来渝留学生教育水平。指导高校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工作,深化来华留学内涵建设,通过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制度完善等方面工作,着力提升来华留学生招生和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此复函已经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雷虹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5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