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3-00139 | [ 发文字号 ] | 渝科局函〔2023〕329号 |
[ 主题分类 ] | 科技、教育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3-07-27 | [ 发布日期 ] | 2023-07-27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3-00139 |
[ 发文字号 ] | 渝科局函〔2023〕329号 |
[ 主题分类 ] | 科技、教育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23-07-27 |
[ 发布日期 ] | 2023-07-27 |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022号提案的复函
民建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金融与科创耦合度推动成渝地区科创中心高水平建设的建议》(第0022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营管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金融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聚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科创金融,持续完善科创金融政策措施,丰富科创金融产品服务,建立健全与科技创新金融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取得较好成效。全市累计为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等产业提供中长期贷款2376.67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817亿元,支持企业1.6万户;科创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总规模达到672.37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236个、金额441.9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跟投707.03亿元;私募基金投资企业在投高新技术和初创科技企业本金217.85亿元。我市入库培育科技型企业超过4.45万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4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8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5家。
二、我市金融科创耦合推进情况
我市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让“科技+金融”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科创市场主体逐渐壮大,科创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相互促进,有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建立。2021年5月,我市成立主投初创期科技企业的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印发科创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引导科创参股子基金投资我市扶持和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科创类企业融资及保障需求,从强化科创金融服务供给、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丰富科创金融服务渠道、优化外部营商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升科创金融服务的质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政银企联动服务机制为抓手,推动健全信贷、债券、股权、保险、担保等多层次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出台《关于发展股权投资促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激励私募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通知》等激励政策文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日益丰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发“再贷款+科创贷”“再贷款+科票通”专项产品,加大科技型企业信贷投入。全市累计发放符合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条件贷款244亿元;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支持银行为科技型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71亿元,为科创产业链企业办理票据贴现68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已为全市10686家(次)科技型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11亿元。鼓励银行机构在科技资源积聚区域设立科技创新支行,建设侧重服务科技创新领域的“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在信贷计划、内部转移定价等方面予以倾斜。常态化更新科技创新企业名单,依托“长江渝融通”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推送全辖金融机构高效对接,推广“长江渝融通”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扫码申贷”,2022年累计为超1400户科技创新企业发放贷款超250亿元。
(三)科创金融生态体系持续向好。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范围持续扩大,支持小微放贷机构应接尽接,探索创新征信替代数据共享应用,助力征信系统信息一体化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是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信用评级监督管理工作,标普、惠誉等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已进入中国市场,人行重庆营管部也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在辖内备案。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联合四川分局印发《外汇管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成渝外债便利化试点业务操作指引(试行)》,成渝企业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突破200亿美元,实现逾200家“白名单”企业跨区互认。高新技术及“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实现主体、区域、额度“三扩容”,企业累计获得便利化额度突破6000万美元。
(四)科创人才聚集逐步显现。印发《关于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的通知》《重庆市人才工作服务站和人才服务大使管理暂行办法》《重庆英才“伯乐”激励办法》等引才政策。2022年认定高层次人才140名,认定“鸿雁计划”人才359名。高标准筹备2022重庆英才大会,引进各类人才4359人、项目410个。批准江北区建设重庆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完善金融人才服务体系。首次引入元宇宙技术,搭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紧缺优秀人才云上洽谈元宇宙线上招聘大厅,为包括金融、科技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精准就业创业服务。推动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将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等优质金融科技人才认证项目引入重庆乃至西部省市,并纳入重庆市“鸿雁计划”金融业专业人才证书评定目录。培养知金融、懂技术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有力支撑我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认真吸纳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协同市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持续提升金融与科技耦合度,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提升行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二)持续推动银行保险业加大科技信贷投入。完善优化优质科技型企业名单遴选、更新及推送机制。优化现有风险补偿模式,提高监管部门和银行内控部门对科技信贷的风险容忍度。推动信用保险、保证保险,支持担保机构创新发展股权、应收账款等反担保业务,探索“基金+信贷”联动增信模式。
(三)推动金融科技证书引进助力紧缺型人才聚集。推动将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等优质金融科技人才认证项目纳入重庆市“鸿雁计划”金融业专业人才证书评定目录,加快我市金融科技人才梯队建设。
此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