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4-00100 | [ 发文字号 ] | 渝科局函〔2024〕301号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4-10-12 | [ 发布日期 ] | 2024-10-12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4-00100 |
[ 发文字号 ] | 渝科局函〔2024〕301号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24-10-12 |
[ 发布日期 ] | 2024-10-12 |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151号提案答复的函
致公党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服务协同体系的提案》(第0151号)收悉。经与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科协、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监管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科技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推动川渝科技协同创新,成渝地区创新能力更加强劲、改革成果更加丰富、科技服务协同体系更加完备。
(一)科技服务协同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部等国家12个部委联合川渝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批复同意《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两省市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落实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和绵阳科技城“十四五”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联合制定《川渝科研机构协同创新行动方案》,加快整合川渝两地创新资源,深化川渝“十个共同”创新协作机制,着力完善川渝科技服务协同体系。
(二)协同创新平台加速集聚。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深入推进,两省市1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和金凤实验室启动运行,多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川渝,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00余个。新建代谢性血管疾病、数字经济智能与安全、中药新药创制等首批3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深入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两省市科技部门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联合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0项,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
(三)协同创新服务生态持续优化。协同推动川渝地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制定出台《川渝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整合引导川渝科技金融资源,努力实现共享共用。共同组建西部科创投资联盟。联合召开首届川渝科普大会,共同举办第三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共同推动川渝科普资源互通互融。携手开展外籍才层次人才许可互认试点,互派顶岗培养人才,联合培养博士后,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培养数字技能人才67.2万人次。川渝共建创新联盟达40余个,两地整合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3万余台(套)、总价值超过130亿元,共享科技专家近3万名。
(四)毗邻地区科技协同成势见效。联合推进川渝高竹新区、万达开协同创新示范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建设。共同批复成立了川渝首个跨区域的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构建以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资源共享等为主的科技服务平台体系。
(五)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两省市携手高水平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习近平主席亲致贺信,丁薛祥副总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800多位国内外嘉宾共同出席大会。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切实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加快“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两江新区作为承接“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重点区域。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市科技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等,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川渝科技服务平台融合发展。用好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数字重庆、数字四川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成渝地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聚力打造科技成果快转平台,建好重庆市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平台,畅通科技成果信息归集发布,开展科技成果信息常态化发布。启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一网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智慧管理系统,搭建统一规范的科技成果转化审批到交易的线上通道。制定出台《成渝地区关于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协同推动川渝两地成果转化。
(二)推进成渝地区科技服务合作联盟建设。建好用好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服务机构“新龙”创新合作联盟,协同引导国内优秀的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孵化载体、科技金融机构向川渝聚焦。充分发挥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机制,打造“创新金三角”,打通川渝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产业动力。推进共建“巴蜀科技云”服务平台工作。着力推动“万达开”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高起点谋划打造成渝中线科技创新走廊。
(三)推动成渝地区科技服务业评价评估体系建设。协同推动川渝质量评价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设,争取构建面向成渝特色综合科技服务业评价指标。积极推进川渝(重庆)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共同制定检验检测产业川渝省级地方标准。
(四)推动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协同引育科技服务平台,依托川渝科技服务业核心承载区,重点引进和培育国家级或国内头部科技服务机构,搭建高水平、综合性、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协同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大力支持面向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优质的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此答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