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5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5-05-23 [ 发布日期 ] 2025-05-23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5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5-05-23
[ 发布日期 ] 2025-05-23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83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5-23

孙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重庆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第0883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科技统筹与领导。组建市委科技委,强化科技创新统筹职能,召开3次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科技委历次会议精神,专题研究部署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重大工作。同时,强化市科技局(市委科技办)统筹协调等职能职责,优化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完善支持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重庆实验室,出台《加快金凤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金凤实验室建成投用时空组学等世界领先水平科研平台,嘉陵江实验室即将挂牌建设,明月湖实验室建设方案通过综合论证,广阳湾实验室加快筹建。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布局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06个,市级以上科技平台基地1292家。超瞬态实验装置、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等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启动建设2个高校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加强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前沿交叉领域布局。市健康资源院建成国内首个全国产化“细胞智能制造技术平台”,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启动建设我国首个碳基集成电路工程化验证工艺平台。

(三)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实施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为牵引,在经济、农业、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国防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000余项,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850余项,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牵头(参与)实施科研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支持、投入研发资金的占比均超过70%。印发《企业科技攻关联合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专项支持企业牵头开展科技攻关,已启动2025年申报工作。印发《重庆市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方案(2024—2027年)》,建设首批17家重庆市产业创新综合体(科技型企业主导型)。

(四)构建全周期全链条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截至2024年底,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69820家、高新技术企业8837家。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打造“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明月湖生态模式,新建明月湖科创园特色园区2个。新增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4个、累计10个,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114家,培育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154个,在孵小微企业1.83万家。

(五)完善科技人才引育体系。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引进全球顶尖人才、优秀青年人才200余人。启动实施“新重庆青年创新人才项目”,重点支持100名青年科技人才。印发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支持政策清单,引育卓越工程师人才1.02万人。

(六)深化开放合作共享机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达到2个,与塞尔维亚、泰国等国家新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超过20个。编制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成立首个跨市(省)域的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川渝联合实施技术攻关项目97项,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开展川渝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200余场次。加强与陕西、广西、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区科技合作,签订渝广(广西)科技合作,达成新一轮对口援疆创新合作协议,实施科技援藏援疆、鲁渝合作科技项目36项。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强化科技创新统筹布局。制定《重庆市进一步推进“416”科技创新布局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从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政策等方面夯实四大科创高地支撑体系,系统布局塑造16个战略领域创新突破点,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

(二)构建前瞻性、引领性的原始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四大重庆实验室,加快建设高校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加快创建精密位移测量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积极谋划和争取国家“两重”项目。

(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实施基础研究引领计划、颠覆性技术突破计划。强化有组织科研,接续实施核心软件、先进制造等一批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实施企业科技攻关联合行动计划。

(四)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构建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建立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打造一批“渝字号”科技领军企业。深化实施“双倍增”行动,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1万家和7.5万家。提质建设明月湖科创园和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构建“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

(五)助力企业集聚高素质科技人才。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实施新重庆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用好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博士“直通车”等科研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领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好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六)深化高水平科技合作。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动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地建设。打造成渝创新联合体,扎实推进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深化与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武汉、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交流合作,建立健全与长江经济带沿线有关省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协作机制,持续推进鲁渝科技协作。

此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