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64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3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64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3 |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82号提案答复的函
范艳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的建议》(第0882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基础研究财政资金投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明确建立市级财政基础研究项目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年均增长10%以上。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23年全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36.3亿元、占研发经费总投入比重为4.9%,2021—2023年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16.0%,增幅较大。
二是引导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出台《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面向企业发展紧迫需求,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23年以来,引导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等重点企业与市科技局共同设立联合基金,实施基础研究项目96项,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出资3870万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自主权,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创新资源支持。2020—2024年,我市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经费总体呈增长趋势,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3项、直接经费6.6亿元,实现数量和经费双增长。推动将基础研究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任务纳入市级财政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强化基础研究领域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
(二)优化基础研究环境氛围
一是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深入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改革,一体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支持、资源要素集成等5类改革。率先实施高层次人才“目录+计分”双通道评价认定,首创技术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支队伍”陪跑模式,上线“渝才荟”综合场景,全力支持人才干事创业,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二是强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加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力度,深化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干制+负面清单”、结题备案制等改革,不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自主权。深入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
三是完善基础研究支持机制。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探索实施“市杰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及延续资助改革,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40岁以下青年人才比例达70%以上,支持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心无旁骛开展科学研究。
(三)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培育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迭代升级人才引进政策,依托重点实验室、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等科研平台,通过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等,大力支持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来渝创新创业,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二是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实施新重庆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发现、选拔、支持机制,每年遴选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迭代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新招收博士后1089人、同比增长31%。提升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比例,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牵头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储备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服务。深入开展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社保等服务保障,扎实做好杰出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各项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深化实施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做亮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品牌,联合市级主管部门、科技领军企业等共同出资设立展联合基金,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等方式投入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遵循基础研究规律与特点,深化科研项目、平台基地、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前沿新兴交叉领域和重点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布局。深化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包干制+负面清单”、结题备案制等改革,强化科研人员主体地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效能。
(三)持续强化科技人才引育。用足用好市级相关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顶尖科技人才。依托重大科研任务、优势学科和创新基地,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注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实施新重庆青年创新人才项目,深化“市杰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及延续资助改革,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成长。开展人才分类评价,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此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