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66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3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66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科技局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3 |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88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进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量子科技蓬勃发展的建议》(第0888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量子科技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大力推进量子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现已培育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重庆国科量子公司等单位,开展量子领域产学研融合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支持量子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近三年市自然科学基金、市教委年度科技计划等立项量子领域相关的重点、面上及青年项目52项。组织开展量子技术攻关,立项实施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项目2项、安排财政科技经费2000万元。
(二)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建设量子领域创新平台7个,其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3个,西南理论物理中心、量子物理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3个。支持重庆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设立量子材料与器件创新中心。培育重庆连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启芯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聚焦量子领域核心赛道,在软件开发、金融企业、保密通信等场景实现成果转化。
(三)取得初步建设成效。重庆理工大学研制原子时栅,通过建立空间位移和时间基准之间的关系,实现超高精度超高分辨力测量。国科量子成功构建330公里“成渝干线”,并着手建设连接武汉的“汉渝干线”,极大提升信息安全水平。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成功提升光与原子纠缠亮度,实现光信号在50公里光纤中衰减突破,助力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国仪清能科技公司在涪陵投资1.5亿元建成页岩气智能钻探与量子传感工程中心,开发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HTD200高温定向探管等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广。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总体来看,我市量子领域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科研机构多围绕市外研究成果做优化,以及在配套领域进行研发,相关领域的企业多为市外企业在我市设立的分支机构,主要从事量子相关技术推广应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引育、场景应用、成果转化等方面,整合优势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重庆市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育苗”计划(2025—2027年)》,以“小切口”为主攻方向,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我市量子领域创新发展进行总体设计,围绕创新平台建设、初创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壮大培育、专项基金设立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推动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量子科技发展品牌。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组织院士专家,加快制定量子相关技术领域标准,积极参与全球量子技术标准制定,避免技术孤立。
(二)强化科技攻关。加强向上对接,争取我市更多量子领域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聚焦量子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我市发展需要,在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市自然科学基金组织开展前瞻性研究。持续开展多层次技术储备,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聚焦量子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推动量子领域前沿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打造创新平台。聚焦量子计算、量子导航、量子传感器及仪器等,优化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设立联合研究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等。谋划建设量子人工智能与新材料、量子信息与智能感知技术、量子安全语言网络防御等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推进高校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围绕量子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启动申报新一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将量子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加快建设量子精密测量科技基础设施。
(四)集聚高端人才。办好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百万人才兴重庆”等系列引才活动,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引进量子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量子科技相关交叉学科专业,开发“量子+”交叉课程,建设量子交叉学科平台,打造跨学科量子研究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开发“渝才荟”数字系统功能,为符合条件的量子科技人才提供包括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生活服务在内的73项服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五)拓展应用场景。强化应用场景牵引,推进落实“满天星”行动计划场景开放工作,在军民融合、政务、金融、交通、医疗、能源、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开放一批应用场景,引导推进量子计算、量子导航、量子精密测量相关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和重大项目落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此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