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6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5-05-23 [ 发布日期 ] 2025-05-23
[ 索引号 ] 11500000MB15895317/2025-0006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 2025-05-23
[ 发布日期 ] 2025-05-23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92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5-23

马璐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建议》(第0892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融合基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近三年度,全市科技支出累计超400亿元,年均增长4.63%。建强科技创新平台。金凤实验室、嘉陵江实验室挂牌运行,明月湖实验室加快筹建,认定建设2个高校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在渝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1个。超瞬态实验装置、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重庆市健康资源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脑与智能科学中心等快速发展。加强科技攻关。组织实施人工智能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和新能源等8个重点科技专项,2024年立项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150项、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04项,带动社会投入21.75亿元,产出“智慧新蓝鲸3.0”、赛力斯“魔方平台”等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

(二)聚焦融合关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出台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等系列政策,较上年净增科技型企业11296家、增长19.30%,总数6982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92家、总数8837家,同比增长15.98%。严格兑现创业投资、研究与试验开发、全产业链发展等4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政策红利强有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拓宽融合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校地共建50余个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开发课程,联合打造实践平台,订单式培养产业急需人才。建成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装备、工业互联网等17家科技型企业主导型产业创新综合体,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协会学会等500余家单位参与,汇聚“四链”资源1000余项。探索建设“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明月湖生态模式,建成环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10个,培育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154个,种子基金已投初创项目20个。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974亿元、同比增长12.6%。

(四)挖掘融合潜力,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结合国家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出台《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形成“6+3”重点发展方向。梳理未来5—10年我市科技创新突破点,凝练形成32个关键技术和130个突破点,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制定空天信息、宇宙、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形成“1+N”政策体系。绘制未来产业布局地图,打造未来产业集群,建设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2个、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区3个。梯次建设“数字化车间一智能工厂一未来工厂”,累计推动实施69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数字化车间1096个、智能工厂183个、未来工厂23个。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认真吸纳您提出的宝贵建议,会同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等相关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技术创新平台新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加快创建精密位移测量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力打造四大重庆实验室,提质建设高校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分类布局产业创新平台,推进建设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3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66家。

(二)深化产学研用融通新机制。深化实施“双倍增”持续促进行动,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新综合体,迭代升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一次办、快速办”。深化实施新重庆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和博士后“倍增计划”,促进青年人才创新创造。

(三)强化产业智改数转新动能。推进建设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建设高端摩托车、先进金属材料等细分行业产业大脑。推进“AI+制造”,深化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支持龙头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建设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实现产业链生产柔性调度、资源动态调配及行业知识共享。构建“AI+未来实验室”的数实结合新型科研范式,提升研发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四)培育未来产业增长新范式。深入实施《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持续实施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明炬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